为什么加拿大没有吞并美国?地球知识局
(⊙_⊙)
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
微信公众号—地球知识局
本文为我局的第274篇观察文章
今天我们讲讲加拿大与美国的故事
文字:小米桶 | 制图:孙绿 | 编辑:大绿
加拿大是国土面积是全球第二大的国家,占据着美国以北的大部分地区。其国土西抵太平洋,东临大西洋,北至北冰洋,南方与美国全面接壤。
美加两国关系紧密,不仅在经济贸易上,军事政治上也有很好的合作。你绝想不到,就在一百年前,这两国竟然曾在沙盘上刀兵相向。
请看今天的文章为你介绍。
加拿大与美国
父子间的仇恨
1775年,北美东海岸的殖民地就开始反抗英国统治的革命。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,为了防止英军由加拿大进入纽约,美军曾两次北伐加拿大。
美军兵临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下,虽然没有抢夺到疆土,但也成功地牵制了一部分英军的主力进入美国。
暴露在美国面前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
油画《蒙哥马利将军之死》
描绘美国将军理查德·蒙哥马利
在魁北克战役中阵亡
美国独立后的1812年,既为了扩张领土的野心,同时也为了报复英国在英法战争中对美国的骚扰,美国再次入侵加拿大。结局是美、英、加三方打到最后谁也没在领土上占到便宜。
两次没有什么实际成果的战争给两个后来的兄弟之邦,埋下了仇恨的种子。
1812年战争组图
加拿大于1867年宣布成立自治的联邦,但是外交和军事事务还是受制于英国。
而当时英国和美国都视对方为最大的潜在威胁:美国时刻想挑战英国世界霸主地位,在南美和东南亚动作频频;英国虽已日落西山,却坚守自己日不落帝国的颜面,不能被挑战者轻易打败,尤其是美国。
与美国地理上接壤的加拿大就成了美国壮大自己领土、进而打击英国的踏脚石。
加拿大的民族性崛起,还是在1917年,
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维米岭战役之后,
以后会有文章介绍
图为维米岭纪念碑
维米岭纪念碑远景
于是,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,日渐强大的美国成了加拿大的恶梦。
为了防备美国,加拿大的宗主国英国在美加边境大量屯兵,各种防御工事当然也少不了。现在的五大湖沿岸,都还可以看到英军留下的碉堡。
划湖而治
各个主要的大城市,例如魁北克城和哈利法克斯,都加筑了要塞。最后,英国还特地修建了一条从蒙特利尔到金斯敦的运河——丽都运河(Rideau Canal,北美至今在用的最古老的运河,世界遗产),以免美国切断圣劳伦斯河航道。
即使美国人切断运河
加拿大人也有备用通道
丽都运河+1
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唯一的出海口,战略意义重大,是英国往加拿大东岸输送兵员和补给的生命线。
离不开圣劳伦斯河
直到1918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,日不落帝国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衰败。美国大发战争财,成为整个欧洲的债主。
英国政府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政府的借贷高达8.5亿英镑,并且附带高额的利息。英国试图通过各种外交渠道缓解沉重的债务负担,美国却态度傲慢。他们利用债权优势压榨英国,削弱英国的国力,瓦解当时英国的经济霸权。
自此,美英关系开始交恶,加拿大自然免不了卷入其中。
防卫计划1号
(Defence Scheme No. 1 )
1921年初,加拿大国防部收到情报,说美国正在酝酿一个入侵加拿大的计划。
大吃一惊的加拿大国防部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。此时一位名叫James Brown,外号“Buster”的中校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。
加拿大的人口都压在南部边境线上
真是个难以弥补的劣势
按照Brown中校的推理,美国一旦动武,最先进攻的会是蒙特利尔、渥太华、汉密尔顿和多伦多这几个东岸的大城市。
紧接着被攻击的目标是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-阿尔伯塔、萨斯喀彻温、和曼尼托巴。
最后,美军会攻打西岸卑诗省的温哥华。
三步拿下加拿大?
加拿大地广人稀,军事实力只有当时美军的十分之一,按照常规来兵分三路防守美军进攻,必定是无法抵挡的。
他认为针对美国的入侵企图,加拿大应该转守为攻。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向美国本土出击,发动奇袭作战,先下手为强。
瓜分美帝计划
因此,Brown中校提出的进攻计划为:
1.集中优势兵力部署在加拿大西岸,在战争刚开始就迅速南下,攻打华盛顿州的西雅图、斯波坎,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。
先拿下美国西部沿海二州
2.草原三省的加军从温尼伯出发,负责攻打蒙大拿州的重镇大瀑布城,以及北达科他州的法戈,最后攻打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。
再拿下美国北部三州
3.东岸魁北克省的加军会面对美军的主力进攻,部署以防守为主,如果有条件的话,要攻下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,并且继续向缅因州推进,确保圣劳伦斯河出海口的安全。
东部的核心任务乃是自保。。
4.加拿大海军要尽全力守护五大湖的控制权,特别是其中的安大略湖。最后还要配合英国海军,在大西洋沿岸对美国领土进行袭扰。
5.加军侵入美国后,并不需要长期占领领土,而是在破坏公路、铁路、以及其他后勤设施后,尽快撤离回加拿大本土。
6.开战后,加军将骚扰一些美国大城市,拖延美军的军事行动,为英国争取调兵的时间,集结主力来支援。
加拿大人是这么想的
一战期间的英国与日本关系密切,双方有签订英日同盟(Anglo-Japanese Alliance),承诺在开战时会相互支援。
因此,Brown中校还特别提出了日本也应该会参战。日本海军将会在美国西海岸登陆,和在东海岸登陆的英军形成钳形攻势,捏住美国。
1902年1月30日〈英日同盟〉
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
至于南方,加拿大人也没打算对美国网开一面。墨西哥与美国南部接壤,长期忍受美国欺压,也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战友。北上的墨军可以对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、路易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构成威胁。
咱们五国瓜分了大宋?
(加上美国内乱)
最后,Brown中校还打算利用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。
从1920年开始到1933年,基于清教徒的宗教政策影响,美国制定了全国性的禁酒政策(Prohibition)。这一套严格的禁酒运动给当时的美国社会造成了许多问题,诸如黑帮横行、黑市繁荣、官员腐败等等。
禁酒令期间
Brown中校偏见的想象美国人天生“又胖又懒,急着喝酒”,甚至认为在这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下,说不定反而会欢迎加拿大人来解放他们。
站在今天的角度看,这个军事计划简直就是一篇幻想小说,理想化的成分远远大于可行性。
当时也是如此,大部分人批评这个计划包含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因素,是个“疯狂的自杀计划”。不过,军中一个大人物却对此青睐有加。
当时在军中担任少将的George Pearkes(后来成为第20任加拿大总督),评价进攻美国的计划“虽然是铤而走险,不过也未必就不会成功”。在他的力挺下,最终国防部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,代号为“防卫计划1号(Defence Scheme No. 1)”。
George Pearkes
防卫计划1号被国防部编列的数年后,英美的关系因“华盛顿海军条约(Washington Naval Treaty)”的签署而得到缓和。时过境迁的英国再也无能力重演1812年那次火烧白宫的战争。
曾经的火烧白宫
于是,1928年,英国以“美国已经不会入侵加拿大”为理由,命令加拿大总参谋长McNaughton取消了这一计划,大部分机密文件被销毁,留下的只有计划初期规划的一些大纲。
这个计划没有付诸行动,不然也许人们会看到成型后的美国本土第一次被全面入侵的盛况。
红色战争计划
(War Plan Red)
当年的英国是如何判断美国不会再入侵加拿大,我们已不得而知。我们能知道的是,英国竟完全猜错了。
美国当时不仅想要吞并加拿大,更计划与英国以及其他英属殖民地开战。
这就是始于1930年,大名鼎鼎的“红色战争计划”。这个计划的提出距离“防卫计划1号”被裁撤仅仅两年。
原来美国对于加拿大的国土早已垂涎已久。没有动手只是实力还无法与英国正面对抗,只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。
美帝国对英帝国
在“红色战争计划”中,美国甚至没有去考虑加拿大是否会求和,或者是战后的领土归还问题,志在必得想要把整个加拿大纳入版图。
美国第一个要攻打的,是加拿大东岸最重要的港口-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,由此切断加拿大与英国的联系。
哈利法克斯
然后,美国打算兵分三路,一路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;另一路从北达科他州入侵温尼伯省;最后一路则进攻安大略省。
一旦美国人掌握主动反推回来
加拿大简直是没法挡
若这三路美军配合顺利,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加拿大为数不多的经济重镇。控制了加拿大的全部命脉,英国在北美的影响力就结束了。
关于加拿大的经济命脉
链接《加拿大地缘格局》
这个“红色战争计划”一度是美军的最高机密,直到1974年之后才公诸于世。加拿大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殖民地,美国的邻居,被列在计划中的第一名,代号颜色为“绯红(Crimson)。
“红色作战计划”是美国想要取代英国,称霸全球的最大战略规划。没想到,美国的这个计划也没能赶得上世界格局的改变。
1939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。隔岸观火的美国不愿意纳粹德国独大,就没有在北美给英国后院点火。在加入盟军之后,“红色作战计划”更是丧失了道义上的可行性,这一计划才被搁置。
二战组图
到了二战后,英国因战争损耗导致的衰败已经成为定局。美国在北美终于可以畅行无阻,再也不用防备讨厌的英国。“红色作战计划”的束之高阁,便是情理之中的选择。
伦敦大轰炸以后的伦敦
这场发生在美加之间的战争恐慌其实正是英美在国际上角力的写照。而加拿大的战略合作关系由依靠英国转为依靠美国,便是美国实力增强的见证。
如果不是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,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会在英美之间爆发也未可知。因为无论是“防卫计划1号”还是“红色战争计划”,都在揭示双方对彼此磨刀霍霍的真相。
任何时代,世界霸权的交接,总不会如人们想象中那么顺利。
END
扩展阅读
我局更多观察文章,戳下面
▼